历史
古代言情小说排行榜 > 科幻小说 > 历史学名词解释 > 第18章 西汉初年的统治举措

第18章 西汉初年的统治举措(1 / 2)

推荐阅读:

西汉初年的统治举措

公元前202年,刘邦登基称帝,建立西汉王朝。新生的西汉王朝,在经历长期的战争后,社会一片萧条,经济凋敝,人口稀少,亟须休养生息。同时异姓诸侯王的存在,不利于汉朝统治。汉高祖采取一系列举措,安定社会秩序,发展社会生产,主要有:颁布《汉高帝五年诏》,扶植军功地主,招抚流亡;命萧何制定《九章律》,命令叔孙通作《傍章》18篇;以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;消灭异姓王,分封同姓王,订立白马之盟,推行郡国并行制;在制度建设上,汉承秦制,推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;建立南北军,作为皇权的军事基础。此外,赋税户口制度主要有算赋和口赋、编户齐民、更卒、戍卒、正卒等。汉高祖到吕后期间,萧规曾随,采取休养生息的举措,新生的西汉王朝得到巩固。

罢兵赐复诏

汉高祖为了巩固汉朝统治而推行的法令,又称《汉高帝五年诏》。公元前202年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,汉高祖颁布《罢兵赐复诏》,主要内容有:组织官兵复员为民,留在关中者,免除12年徭役,返回原籍者,免除6年徭役;没有爵位者,赐予爵位至大夫,有大夫爵位者,提高一级爵位;根据爵位赐予不等的田宅、奴仆;因战乱流亡者,恢复故爵田宅;因饥饿卖身为奴者,恢复庶民身份。《罢兵赐复诏》扶植了一批军功地主,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基础,缓和了社会矛盾,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。

黄老之学

战国秦汉时期盛行的道家学说。黄指黄帝,老指老子。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;由于有人假托黄帝名义撰著《黄帝四经》,黄帝被视作道家学派代表。西汉初年,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,社会一片萧条,经济凋敝,人口稀少。汉高祖采纳陆贾的建议,以黄老学说为统治思想。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,提倡“无为而治”,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,缓和社会矛盾,促进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,巩固西汉统治。但黄老学说不利于解决土地兼并、诸侯王骄横不法等问题。

汉承秦制

西汉基本沿袭秦朝各项制度的情况。西汉建立后,基本沿袭秦朝的各项制度,其行政体制虽然略有更改,但是在汉武帝以前,基本上没有突破秦朝模式。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:推行皇帝制度;在中央继续推行三公九卿制,除了同姓诸侯国以外,其他地方推行郡县制;命令萧何以《秦律》为蓝本,制定《九章律》;此外,在兵役、赋税制度上都基本沿袭秦制。汉朝在秦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国家机器,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。

萧规曹随

西汉初年曹参全盘沿袭萧何所定典章律令的做法。萧指萧何,曹指曹参。西汉初年,汉高祖刘邦命令相国萧何主持制定各种典章律令,奠定汉家各项典章制度的基础。曹参出任齐国丞相时,听取盖公的建议,采纳黄老学说,推崇清静无为,休养生息。汉惠帝时,相国萧何去世,由曹参接任相国,曹参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,继续休养生息,史称“萧规曹随”。“萧规曹随”的做法,使得西汉初年的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,为文景之治奠定物质和理论基础。

白马之盟

汉高祖刘邦诛杀异姓王后,和群臣以杀白马歃血的方式订立的盟约。楚汉战争期间,为了争取重要将领的支持,汉高祖曾封韩信、英布、彭越等将领为王,称作异姓王。他们领地广阔,手握重兵,严重威胁汉朝统治。因此汉高祖在统一全国后,采取强硬手段,逐步削灭异姓诸侯王,同时分封一批宗室子弟为诸侯王。接着汉高祖和群臣杀白马歃血,约定非刘姓不得封王,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。“非刘氏不王”的白马之盟对于汉朝影响深远,这一原则基本得到遵守。

郡国并行制

西汉时期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。楚汉战争期间,为了争取重要将领的支持,汉高祖曾封韩信、英布、彭越等将领为王,称作异姓王。他们领地宽广,手握重兵,不利于中央的统治。刘邦称帝后,采取强硬手段剪除异姓王,接着大肆分封同姓宗室子弟,称作同姓王。诸侯王国和中央直辖的郡都隶属于中央,但是诸侯王国地位高于郡。最初同姓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巩固汉朝统治的作用,随着时间的推移,诸侯王的存在不利于中央集权和皇权,最终导致七国之乱。

《九章律》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