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

初入建康(1 / 1)

推荐阅读:

秋风起,一日更胜一日凉。

萧冉没抵挡住秋意侵袭,病倒了。出人意料地,萧平却一天天好了起来,起先是在院中慢慢走走站站,后来巷中、田间阡陌都出现他的身影。

萧冉病得越来越厉害,村人再没见过她。

有嚼舌根子的:莫不是萧母重男轻女,救子心切,求了什么邪魔歪道作法,把儿子的病转移到了小女儿身上?

旬日后,一辆牛车停在萧家门前,载了萧平去。

村人问及,萧母答曰:“上京,跟他师兄佣书。”

水村山郭渐次消失在地平线,马车辚辚,驶过陇间巷陌,最后停在码头。

河上划来一帆,泊在码头,杨家小厮杨福扶着萧平上去。

风和日丽,船行平稳,杨家小厮杨福手指河面:“萧郎君,顺着运河,就到建康了。”

萧平眉间聚起波纹,低喃:“建康。”

河到尽处,下船,乘车。

车停驻,两扇红漆大门出现在眼前。

杨济一家早早迎候。他与妻丁氏育有一子一女,总角之年,伶俐可爱。杨妹杨娇,与萧平同岁,幼时长于乡间,二人算是青梅竹马,而今再见,分外亲切。

杨济将萧平安置在西跨院,萧平过意不去,想另寻住宅。

杨济劝:“你初来乍到,人生地不熟,亦无甚资财,且在这里住着,等攒些钱再搬出去另住。你若实在过意不去,日后把房钱补给我。”

话至此,萧平再推辞就显得刻意了。“成。那我就厚着脸皮蹭吃蹭喝了。”

杨济笑:“你比小时候开朗些了,挺好。”他今天高兴,喝得有些高了,话也跟着多起来。“你就敞开了心怀在我这儿住着,切莫说什么寄人篱下的话,不然我可就恼了。先前我初入京时,身无分文,好不容易谋了个差事,还被人坑了。唉,那可是一大笔钱啊,差一点我就露宿街头了。这不也一步步熬了过来。这年岁,只要肯熬,总有出头之日。”

说着说着扯到了时局,杨济话里话外都是承平日久,江南富庶,好好奋斗,天道酬勤之类云云。又道:“当日沈约沈隐侯,少孤贫,为族人所轻侮。隐侯发奋读书,靠佣书以自立,终功成名就,一雪少年耻。”①

一通话说得热血沸腾,仿佛下一个封侯的就是他自己。

***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